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法国的新外交风格
吕 翎 · 时间: 2007-05-16 · 刘建生

 

5月16日,新当选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式上任,希拉克也在当天卸任。早在5月6日,右翼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UMP)总统候选人萨科奇在法国大选第二轮投票中,以53.69%对46.31%的票数击败“社会党”(PS)候选人罗亚尔,问鼎爱丽舍宫。

萨科齐就任总统后,对大国关系有何调整,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似可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发生变化,因为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更何况法国政坛的变化毕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为本国核心利益服务,其制订取决于自身与交往国各自在国际的声望、实力及作用,这是政策调整变化的依据,而领导人的更替无法单独构成变化的要素。决策者始终顺势而为,时势造英雄;有所变有所不变,形势什么时候都比人强。

 

必须首先注意到萨科齐总统新的工作风格和节奏的变化,尤其是强调第五共和国的宪法规定:“政府决定和领导国家政策。”总统主掌外交决策大权的传统会有新内涵,外交行为将引进新的程序和节奏,绕过议会而采取重大外交行动会避免。

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维护本国利益的要求。上世纪60年代,戴高乐制订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建立在自主而可靠的核威慑能力的基础之上,其后历届政府的外交行动都是该政策路线上的延续和创新。

法国是一个富有革命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法国始终坚持传统的独立自主外交,并在每个阶段都把其外交行动发挥到极致。法国以一个中等国家的实力跻身世界大国地位,人们能听到法国对国际事务的声音,靠的就是手中三张王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核大国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法国有“大革命”的传统。“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伟大的共和原则和价值观的核心。作为五常之以一,还是联合国组织预算的第五大负担国。法国坚持联合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授权使用武力的组织,在国际外交中最早提出积极的“防御外交”理念。其突出表现还 在人权国际舞台上。法国关注人权的传统源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

1789年8月26日,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法国专家常驻联合国的“条约委员会”,负责监督各国执行情况,并不断创造性地寻求符合当代世界发展的人权目标题材。

冷战结束之后,法国外交政策的基点是: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保障欧洲稳定与繁荣;在国际社会发挥利于和平、民主、发展、进步的作用。

 

中法关系是有好合作的典范。中法友好是法国历届政府所坚持的对华外交传统,中法关系一直都处于良性发展状态。巩固发展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法国提升其国际地位的需要,也是符合双方的利益的要求。近年来两国贸易量增长十分迅速,2005年和2006年,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206.5亿、251.9亿美元。法国大选投票最终结果刚一公布,胡锦涛主席即向萨科齐发去贺电,足见两国关系的重要性。

萨科齐总统对中国怀有友好的感情,曾于1991、1995和2004年三次先后访华。萨科齐在竞选活动中表述了对中国的一系列看法。他希望法中关系在2004年两国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框架下得到更大的发展,表示要优先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为法国经济注入新活力。他还特别提到,由戴高乐将军与中方共同培育的法中关系具有“特殊性”,在“多极世界”的国际舞台上地位重要,是维系世界平衡的重要力量。他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世界体坛的盛会。他本人也将愿意出席盛会。在电视辩论中,萨科齐对某几个候选人声言要“抵制”北京奥运会的言论予以辛辣的讽刺。

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研究两国关系发展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方法。缪谈中国在法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会下降无丝毫依据。至于说法国会执行“实用主义”方针,为法国企业在中国最大限度地争取商业利益,这完全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理目标,同以往的政策没有区别。变化不在于“理性”或“务实”,而是风格不同,处理问题的轻重缓急不同。如平衡贸易会从结构上彻底处理,不是分阶段依靠大订单解决。看待中国不再仅是庞大市场,还是一个庞大对手;是合作伙伴也是商业竞争对手,要迎接挑战也要抓住机遇。扩大对华贸易,解决贸易赤字,促进法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这些都会成为法对华工作重点。

今年中法正式签署双边引渡条约,为两国联手打击跨国犯罪奠定法律基础。法方会继续期待中国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进一步要求加强中欧人权对话机制建设。法方期待北京奥运会期间给予法语应有的地位。

新一届领导人延续希拉克的对华政策是大势所趋,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有条件的推动欧盟一体化进程。自1945年以来,建设欧洲就成为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因为这是实现欧洲大陆和平、安全和繁荣的唯一路径。

法国是欧盟的主要创始国。历史上,法德是欧洲建设的发动机,对欧盟政策是两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从萨科齐外交新政的调子看,更倾向以“法德英铁三角”取代“法德轴心”的新战略联盟来重启欧洲建设进程。今后决策上要靠三家一起说话来主导决策。

法国要跻身强国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付出对等代价。法国将加紧恢复法国核心国家的作用,增进欧盟内部团结,避免分化。努力挽回阻碍欧洲建设的影响,通过简化欧宪条约,使之更符合法国的利益,以便在明年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通过合适的方式通过,也许不再重新进行全民公决,以争取2009年能在欧盟通过。但是,法国新外交要求“欧盟必须回应法国人民对经济全球化的担忧”。在欧洲中央银行的关系上,法国认为欧央行控制通膨不利,影响了经济增长。预示法将会施加压力允许欧元汇率走软,以利于欧盟扩大出口。

法国明确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认为“土耳其是亚洲较小的国家,因此它没有融入欧盟的意愿。”拟实施“地中海联盟”计划,即把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与北非国家联合起来,发挥联结欧非的纽带作用。

 

与美国是继续争取平等“盟友地位与伙伴关系”的政策。媒体把萨科齐归列为“亲美派”,多援引他“法国反对伊战是错误”的言论,戴上了“美国新保守派”的标签。

萨科齐将加快修复与美关系,打破高层互访终止的僵局。萨科齐当选后首先指出,“美国应允许盟友发表不同意见”。法美是历史的盟友关系,但一贯“兄弟阋于墙”,法国在历史的重大选择时刻从来没有像英国那样站在美国一边。争取“平等的盟友”地位和伙伴关系是法国利益的要求,危及法国切身利益的时候决不会盲从。萨科齐修复法美关系是以维护其独立自主及大国地位为条件的;法国右翼联盟内部的戴派势力仍继续会对萨亲美外交有所制约。迄今,法国依托欧洲制衡美国霸权的战略还没有替代方案。

目前,德国拉法国共同推动欧美经济合作。一般认为,法国在伊核问题上将会较前积极配合美国战略,不会再认为伊朗拥有核武器对法国并不构成威胁看法。中东政策上会与以色列改善关系,加强合作。

法美两国在北约全球化、在中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土耳其加入欧洲联盟、伊核问题上,以及在《京都议定书》上的分歧等问题上,涉及到欧盟的总体利益、欧俄关系,非法国单独可以决策。

 

法国与非洲国家有特殊历史关系。自1958年以来,历届总统都强调援助发展的目标。法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捐赠国,它的公共援助发展金额高达63.5亿美元,位居日本之后,但名列美国和德国之前;该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45%(富国的平均数额为0.22%)。1992年,法国率先免除了最不发达国家欠它的债务。当今世界大约有2亿人使用法语。法语国家共同体已成为一个真正在语言、文化、经济、政治方面进行合作的共同体。

萨科齐当选后阐述了“地中海联盟”计划,主张南欧国家与北非国家建立“地中海联盟”,发挥联系欧非的纽带角色。萨科齐将会出席欧盟-地中海国家会议。

结论是,法国新一届政府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传统外交政策,继续以欧盟为战略依托,坚持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大方向,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注重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和对话,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积极的独特作用。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部副研究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