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创造了机会,也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进步,美国等发达国家获益良多。如果一面享受着中国发展的红利,一面又质疑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没有把13亿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当回事。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气候问题学者吉姆·沃特森认为,欧美强国很希望在这个世纪借助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在环保科技上的发达程度来领导世界,因此对于中国,这些国家总希望以一个批评者的姿态出现。
在能源、资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要求中国,通过所谓的计算来抱怨中国使用能源太多,无视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远低于西方的事实,无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实际上反映出了一些人长期以来的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反映出其内心深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只有尊重中国的发展权,才能对中国的经济责任做出合理公平的判断,才能理解中国的发展。
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经济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将中国简单地描绘为危机的“最大赢家”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外部需求收缩,一度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明显下降,经济增速回落,企业效益下滑,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回升向好。
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率先复苏,同时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中国追求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外贸战略,立足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中国正在努力从“世界工厂”转化为“世界市场”,为世界创造外需,有力支撑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均衡增长。
中国没有抱怨别人,没有转嫁危机,更没有高筑贸易壁垒。中国负重前行,与世界各国一道应对危机,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总是在反思中寻求进步。
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调整中,那些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更应认真反思,拿出实际行动,做出表率。从长远看,任何推卸责任的做法都只能是损人不利己。而转嫁矛盾,打小算盘,更是短视的,只会加重危机。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要走出困境,迫切需要继续加强合作。
世界各国靠同舟共济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风暴区,现在同样要靠同舟共济去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发展。(国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