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乐(Henri Maspeero)
法国当代汉学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汉学学科在法国大学讲堂得到普及,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再也不是少数精英人物口传心授的学问了。现在,在法国学习汉语的中学生超过一万人,至少有 15所大学为汉语专业设置了硕士学位,所有的专业院校(如工程师学院、商学院等)都开设了汉语课程。“法国的汉学界网罗了当前全世界大多数最优秀的当代中国问题专家,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中国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社会、地理、法律、宗教、生态环境等。”程艾蓝说。
在法国,汉学研究越来越专业化,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细化。“这就好比每个学者分别选一块一平方厘米的土地进行深耕细作。因此我无法把他们的工作一一列举出来,”她说。
法国的汉学家群体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成果斐然。由于法国大多数科研机构都集中在巴黎,很大一部分法国汉学家也在巴黎工作。在法国的首都,从事汉学研究的教学和科研机构有法国高等实验学院、国立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法兰西公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此外,法国还在亚洲设立了好几个汉学研究机构,如法国远东学院(北京和台北)、法国现代中国研究中心(香港),以及法日研究所(东京)。
程艾蓝认为,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全球化时代。与中美关系相比,中欧关系、特别是中法关系,显得有些相形见绌。无可辩驳的是,英语已经成为国际汉学界的通用语言。与此同时,法国汉学界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发展迅猛,而对古代中国的研究则进步缓慢。程艾蓝表示自己在法兰西公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捍卫古典汉学,同时力争从社会学领域获得启发,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引进一些新的研究手段。
“无论如何,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法国汉学的源头在哪里,也不要忘记法国汉学的独到之处和崇高荣誉。”程艾蓝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