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德汉学家:西方人说中国当代作家是土包子
• 2007-02-09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西方人说中国当代作家是“土包子”

青周: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评价中,您提到了外语和视野,认为1949年以前的作家懂外语,现代的很多却不会;您批评中国作家局限在自己的小屋子里,没有走出去。对此,很多中国作家坚持认为文学创作与外语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顾:坦率地说,不少西方人认为中国作家是“土包子”:他们出国后不会用外语与外国同行进行对话,也不能阅读外国同行的原著,他们只能完全依赖那些会中文的人。由于不懂外语,他们乐观地认为,只要自己的作品能被译成外文,就是一种成功。他们不可能知道:为什么同一部作品被译成一种外文后,获得了世界文学声誉,而被译成另一种外文后,却遭到了嘲笑与彻底失败。他们也不可能知道:为什么由不同译者用同一种母语翻译的同一部作品,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命运。

“懂外语”不仅涉及到翻译问题,也涉及到创造问题。二十世纪不少重要的外国诗人在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后,通过中国语言来丰富自己的母语,进行文学语言的创造。歌德也学过一些中文。不少欧洲作家,特别是德国作家能掌握多种外语,外语对他们来说,是他们创造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当然,不能否认优秀的翻译作品能沟通多种文化。即便如此,第一流的翻译作品与原著之间仍有距离。这是一种再创造,已融入中国文化。存在天才和例外的人,但是他们不代表主流,不代表现代性的倾向。

与中国古代文学不同,中国当代文学根本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而是国际文学。例如,如果我们不能同时从苏联文学来看中国当代文学,就根本不能全面地了解1949年到1979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同样,研究1979年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也无法回避从西欧、拉丁美洲、美国文学等角度的审视。无论是1979年以前,还是1979年以后,一些不懂外语的中国当代作家通过各种中译本受到外国文学的吸引和影响。但是,究竟是什么真正地吸引了他们?又是什么真正地影响了他们?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只有通过语言,人们才能真正地了解一种文化。也只有通过语言,人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原著的魅力和深度。一位常去中国的德国当代作家说过几句很有意思的话:谁不会外语,谁就什么语言都不会,其中也包括不会自己的母语,不能知道自己母语的特点。谁会外语,谁就能从另一个语言系统,从母语的外面来正视自己的语言,也能用外语来丰富母语。

青周:您说中国作家没有掌握好自己的母语,有人反驳说您作为外国人,没有资格评价。

顾:我把他们的作品跟1949年前中国作家的作品比较,很容易发现他们的语言比不上前辈。比如鲁迅的语言水平是了不起的,很有吸引力的。无论他的哪句话,都带着哲学的思想。他的语言包含了很多,如果你不了解哲学、中国古代文学、德国文学、日本文学,就看不懂他在写什么。但是中国当代作家,你什么都不了解,还是能看懂他们的作品。另外,现在的作品你看了就没有必要再看,但鲁迅的作品你可以不断地发现新的东西。

 

文学只是当代作家的玩具

青周:您说过,中国文学现在没有自己的声音,中国作家的胆子特别小,没有了像鲁迅这样的人。您认为,什么样的声音才是中国自己的声音?中国作家没有自己声音的根源在哪里?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顾:中国的声音是指一种个体的、独立的、公开的、无所畏惧的、无法被取代的声音。它既不会混淆于其他个体的声音,也不会淹没于集体的声音。这是一种不考虑外在条件,不屈服于任何权威(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市场等权威)的声音。这是一种自信的声音。这种声音唯一的任务和对象是语言。但是不少中国当代作家的声音如果不是政治的,就是市场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声音总在符合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为什么当政治和经济走上一条新路时,他们就沉默了或下海了。不少上世纪八十年代知名的作家,到了九十年代不再写作,下海赚钱去了。对他们来说,文学不是最重要的,只是一种玩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