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6月初,国内粮食行业还作出了今年小麦市场行情有走弱的危机的判断。
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小麦特点是供应充足、多渠道:一是来自国储小麦每周的竞价销售;二是来自国储与地方小麦的轮换销售;三是来自粮食购销企业和农民的小麦销售。
而且,根据惯例,随着南方和关内新季小麦上市日趋临近,小麦主产区农民急于变现意愿增强,小麦上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季节性市场面粉销售低迷、需求不振有所凸显,因此,业内人士提示加工企业生产面粉数量或有降低,采购小麦更加谨慎。
黑龙江省粮食局有关人士分析,从供给上看,后市小麦供给依然会保持充足。一是每周国家政策性小麦投放量基本保持在400-450万吨的高位,基本与历史最高投放量持平。据统计,目前2008年和2009年小麦大约尚有3200万吨的库存,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山东和河北,其中河南剩余最多。为促进销售,同时适当缓解库存压力,同时为6月份托市收购腾仓备库,估计后期的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数量仍会加大。
同时,进入6月,随着夏粮进入收割季,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主产省将执行该预案,其中,三等白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8元/公斤,红小麦和混合麦为1.72元/公斤。
然而,政策刚刚执行了不久,却被叫停了。中储粮哈尔滨粮库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经听说,原定5月21日至9月30日实施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方案已在中储粮系统内被临时叫停。但由于不是政策执行部门,他表示不清楚过多细节。
涨价合理?涨价必然?
小麦价格上涨让市场有些难以接受,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小麦价格涨幅还是合理的。
据了解,目前河南、安徽省的小麦收购价普遍在1.88元/公斤左右,山东、河北等地为2.04元/公斤,其中优质小麦的价格已经达到2.12元/公斤。“虽然同期涨幅约为10%,但和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目前小麦的涨幅仍然是最小的。”黑龙江省粮食部门一位权威人士认为,从这一点上看,未来小麦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据介绍,到6月末,玉米收购价格较年初上涨11.9%;粳稻收购价格较年初上涨14.4%;而小麦收购价格同期实际却下降了2.4%,与粳稻、玉米涨势相比,小麦价格变化并不算大,市场因此预期,小麦还有一定上涨空间。
“虽然粮价上涨被消费者诟病,但是考虑到我国粮食价格的过低水平,价格理顺是必然的,但是今年是否还会再涨,是否出台抑制政策,则是决策层的智慧了。”
另有一种说法是,虽然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受灾使得小麦单产下降了3%左右,因此,供求关系依旧偏紧。加上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推动下,今年不少加工和购销企业都在积极争取粮源,增加库存。因此,涨价似乎有了必然的理由。
价格背后的手不少
对于小麦价格的上涨,看法颇多,今年冬春的旱灾以及近期南方暴雨水灾等因素是其中之一,而还有人认为成本价格的上涨才是今年小麦收购价格上涨的根本因素。据了解,受天气、土地等因素影响,今年华北地区每亩小麦种植成本为550-600元,比上年增加了一成左右。同时,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对拉动小麦价格的上涨不无关系。再加上种粮户也在密切关注着市场行情,对于后市依旧看好,惜售心理也对价格的上涨有助推作用。
但对于小麦价格的快速上涨,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与国有粮库加大采购力度有绝对关系。由于2010年我国继续对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提高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其中,白小麦(国标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至1.8元/公斤、1.72元/公斤、1.72元/公斤。根据《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获得最低价收购小麦资格的中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每收购1公斤小麦,可获得5分钱的收购费用,另外可获得每公斤每年7分钱的保管费用补贴,意味着国有粮食企业每收购1吨小麦最多可获得120元的财政补贴。
据了解,往年,小麦托市收购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主体,
加上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小麦主产区的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7个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今年则在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系统之外,两家央企中粮集团和中国华粮物流集团所属企业正式加入,小麦收购主体的增加,使小麦抢购战更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