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资委2009年1-11月国有企业经营数据分析来看,当年业绩亏损的有一些,长期亏损需要关闭的国有企业,即使有也是极少数的,因此关闭长期亏损国有企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国有经济总量。
对于2010年国有企业发展形势,李荣融表示并不轻松,“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2009年,但国有企业发展仍将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李荣融说。
首先是大环境的影响,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消费市场疲软,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国际金融体系受损对实体经济的制约仍然很大。在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特别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企业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是国有企业自身的制约,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相对滞后,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特别是董事会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此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还不合理,一些地区国有企业涉及的产业趋同化倾向比较突出。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2010年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主线是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李荣融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说。
国企风险控制能力将被强化
从目前国有企业亏损原因来看,国有企业亏损大多是因为机制原因造成的,而并非由原料涨价、生产成本增加等经营因素造成。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2009年 11月30日出版的《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披露,目前有68家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主要涉及商品期货、汇率掉期、利率掉期,以及期权、结构性存款等品种。截至 2008年10月底,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0亿元,形成了 114.0亿元的浮动净亏损。在境内的合约市值为357.4亿元,形成了1.3亿元的浮动净亏损;在境外的合约市值为 894.6亿元,形成了112.7亿元的浮动净亏损。
李伟在文章中指出,企业风险管控机制缺失是造成重大损失的重要因素。“分析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投资损失的案例,不难发现其一个共同原因,就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未能发挥应有的控制及管理作用。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控制能力薄弱,侥幸和赌博的心态更加催化了事件爆发的进程。”
据调查,目前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中央企业,大部分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有些甚至将产品的买卖、资金的清算和交易的管理等本该分离的职能放在一起,失去制衡和监督。
为此,李荣融指出,2010年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工作中,要重点抓好 6项工作,引导企业强化管理控制风险被排到首位。
李荣融说,2010年要引导国有企业提高风险控制力,包括加大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力度,严控对外担保,严控借贷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切实降低债务风险。严格现金流管理,做好资金筹划,加强应收款项和存货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强化投资管理,严把投资方向,严格投资程序,严管投资项目,严控投资成本,切实降低投资风险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消除国有企业的亏损根源。
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另外5项工作包括: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切实抢占新一轮节能减排技术制高点;引导企业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强化各类专业技能训练等等。
这些措施能否遏制国有企业因风险管控机制缺失而带来的亏损还不得而知,但这些措施有终归比没有好。我们从李荣融的出发点不难看出,国资委旨在通过出台一些或是扶持,或是惩罚的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国有企业出现长期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