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太空“听”清蓝色交响乐的人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内- 科技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让太空“听”清蓝色交响乐的人
本刊记者 唐元恺 • 2012-05-04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第13期 3月29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蒋兴伟(中)

曾有科学家感慨——我们人类对月球的了解要比对海洋的了解多得多。而尽管没说,只是埋头苦干,蒋兴伟研究员近30年来所做的,便是改变这一切。

令他欣慰和自豪的是,自己能成为中国海洋卫星从无到有的一个攻关者与见证人。

“从事海洋卫星的研制和应用,我属于‘半路出家’。”为人一向谦和的蒋研究员说道。“但,这里边有偶然,也有必然。”

事实上,他“从未离开过大海”。1982年,这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的高材生,开始全身心地“投入”海洋。

而就在他入学那年,1978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海洋卫星(Seasat—A)。此后不久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也为研制自己的海洋卫星而着手准备。可由于种种原因,它一直没有被正式立项。

蒋兴伟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进行海洋信息处理工作期间,便接触到与卫星相关的领域,并利用“3S技术”研究建立起中国海岛、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这是当时国际上比较前沿的应用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到了1993年,国家海洋局从局属各单位调集有关技术人员,再次对海洋卫星进行论证。这时,已是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遥测遥感室主任的蒋兴伟也被选为论证组成员。1996年5月,国家海洋局成立海洋卫星总体部,他被任命为首任主任,承担起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和地面应用系统的立项论证使命。8个月后,海洋卫星立项综合论证报告正式形成。

1997年1月,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总公司联合组织召开“海洋一号”卫星(HY-1号A星)立项论证报告评审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16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和代表出席,他们一致通过了《综合论证报告》的评审,并给予高度评价。同年6月,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立项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复,进入紧张的研制阶段。

“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促使海洋卫星立项与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据蒋兴伟回忆,1999年5月,“海洋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立项与建设也得到国家的正式批复。依照批复要求和卫星工程计划进度安排,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要在2001年运行起来。这意味着,作为总设计师的蒋兴伟,必须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带领他的团队完成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当时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只有拼命了……”蒋总与科技人员一起通宵达旦,超负荷到满头青丝变得花白,每天忙得脑海里除了“海洋一号”和其研制、开发、生产的细节之外就再没别的了。

最终,不到两年,他主持完成了高难度、高强度的系统工程建设,建成了由北京、三亚地面接收站和接收预处理、资料处理、产品存档与分发、资料应用示范、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通信和运行控制等7个分系统组成的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达到了业务化、可靠、稳定运行的预期目标。这一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标志着中国已初步形成自主研制的陆地、气象、海洋三大系列卫星所构成的业务应用运行体系,填补了国家在海洋这一领域的空白,为中国海洋卫星与卫星海洋应用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主持完成的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的实际情况也表明,这一系统总体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2年5月15日上午9时5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片欢腾:呼啸的火箭承载着共和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冲向苍穹——“海洋一号”A发射成功,中国从此结束了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

然而,就在大家欢庆成功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海洋一号”A入轨后上演了一幕惊险剧:故障使之没有按预先安排那样运行,竟然“翻了个个儿”——卫星的有效载荷突然不再对地进行观测了!

蒋兴伟立刻赶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与有关专家一同会诊,商讨卫星抢救方案。终于,测控系统发送的指令,对卫星的姿态进行了调整,使卫星“很听话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另外,卫星上的水色扫描仪也出现过故障,发生了光学系统停转现象。这是人在地面上很难控制和恢复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通过编制软件以及图像处理的方法,很大程度上订正了卫星传回的数据图像。

“因祸得福,这些也显示出了中国卫星控制的能力与水平。”有专家评论说。蒋兴伟也认为,虽然“海洋一号”A卫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作为中国航天海洋系列具有试验性质的首发星,它的表现称得上是不错的,“我们海洋卫星研制与应用的专家们也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聚焦中国之科学发展”系列外宣品举行首发式
国信办举行《平凡的感动》首发暨赠书仪式
媒体称我国各地经济刺激计划累计超10万亿
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反对对伊朗实施单边制裁
国防部回应中国海军舰艇钓鱼岛海域活动事
第四届杭州亚洲青年影展“亚洲之光”奖项揭晓
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第12次峰会在巴库举行
联合国难民署敦促欧盟对叙利亚难民敞开大门
中方抗议韩海警执法过程中致一名中国渔民死亡
中方回应军舰航经钓鱼岛附近海域 称正当合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从未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和文化基因,而且是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