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4日,新千年世界抗癌峰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上通过了由国际防治癌症联合会起草的《巴黎宪章》。该宪章号召“在研究人员、医护人员、患者、政府和媒体之间建立起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携手对抗癌症及其三位‘盟友’--恐惧、忽视和自满。”峰会还决定将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癌症日”,旨在倡导新的合作方法在癌症的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为人类造福。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世界癌症日的报告称,在所有癌症死亡病例中,70%以上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巴黎宪章》的号召,在对抗癌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科研人员: 积极开展新课题研究
日前,记者来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个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采访了科研处的钟梅处长。
钟处长说,自1958年建所以来,该所共获科技成果160余项,其中58%为部级以上成果奖。研究所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0余人,其中包括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年申请到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经费约1500万元。“十五”期间,院所共承担97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9项,86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6项,共获科研经费1.04亿元;发表论文1,330篇,在国际核心刊物如《癌症研究》上发表论文多篇。截至2005年底,研究所共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并没有使科研人员盲目乐观,而是再接再厉埋头苦干。最新研究成果《单核甘酸多态与肿瘤的研究》获得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钟处长还表示,院所合一的制度有利于开展临床方面的研究。在注重新课题研究的同时,该所还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展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国癌症研究领域的发展。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