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热点关注
是否恢复“五一”长假成热议焦点
· 时间: 2009-03-03 ·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黄庆勇,正在草拟一份提案,建议将“五一”假期从三天恢复到七天。全国人大代表、南岭村社区委员会书记张育彪也将提交类似议案。

最近,广东省启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被媒体解读为“曲线恢复五一长假”———创造必要条件鼓励和引导居民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等国家重要法定节假日前后集中安排休假,形成较长假期的旅游黄金周。

在全国两会开幕之际,这一话题再次被引爆。

对于广东曲线恢复五一长假的做法,省政协副秘书长黄庆勇、顾也力、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等全国政协委员都旗帜鲜明地表示,“赞成!”

毛蕴诗表示,放长假可以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一种平衡,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而且“放长假可以刺激旅游和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南岭村社区委员会书记张育彪说:“带薪年假要专门申请,很麻烦,七天长假方便多了。而大多数没有出游的市民,更看重的是七天长假可自由安排。去年取消了五一长假,虽然是多了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小长假,但事务性活动不少,时间不够用。”

带薪休假作为一个弹性假期,会不会因为政府引导到五一来集中休假而失去其原有的意义?顾也力表示,带薪休假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的,“不如集中放假更实惠”。

虽然对广东曲线恢复“五一”长假意见一致,但在全国是否要恢复五一长假的问题上,委员们发生了明显分歧。

黄庆勇透露,他正在准备一份提案,呼吁国家恢复“五一黄金周”,作为扩大内需的长期手段,而非一时之需。

顾也力则直指,去年刚刚取消五一黄金周,如果今年又恢复,作为国家法令,“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不够”,可以分省自定,并逐步扩大范围。

 

蔡继明:反对强制集中放长假

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表示,并不反对长假,但不应集中放长假应该分散放长假。

蔡继明表示并不反对长假,所有的经济学家和旅游学家都没有人去反对人们渡长假。渡长假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对于家庭或者在外地工作的这些员工,给他一个长时间探亲的机会,这是一个。第二,对长途的旅行,包括境内境外旅行,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那时候长假长达几个月,为什么呢?因为交通不方便,坐着牛车、马车去旅行或者奔丧需要几个月,所以长假是需要的。所以,一个聪明的人他不会公然和社会的传统对立。但是,如果我们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比如“五一”大家同时放长假,会导致出行困难,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目标都会受到限制。放长假本来是休息、旅游或者探亲,但集中休假很可能造成买不上车票耽误你探亲,或者拥挤造成你的不快乐。

长假肯定会对旅游和经济有拉动,但集中渡假未必如此。比如说现有的社会成员已经决定了给他长假,他能有效享受长假,长假在一年365天可以均匀分布。那么,错开时段和集中休假,哪个对旅游的拉动效果更好呢?我要说的是,个别的旅游企业希望你集中放假,为什么呢?这样的企业你一定要看看往往是经营不善、水平不高的、服务质量差的、声誉不高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平时竞争不到其他的企业,他寄希望于集中放长假的时候,所有人集中排队等着我,要看我的脸色,这时候坏的企业滥竽充数,大家饥不择食,有病乱投医,因为人满为患,只要是一个酒店或者旅行社就去,这时候往往他们乘火打劫,这样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但对于正规旅行社,集中放长假肯定是弊大于利,你想想一个企业正常的经营,一年365天是流水作业,但要集中在“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就要加大投入,一旦三个节日过后生产能力是过剩的,对正常的经营企业不寄希望于三个黄金周带来的收入。从个人的角度看,集中放长假绝对不如分散放长假好。

 

网民:众说纷纭“五一”黄金周

观点一:盼望恢复五一长假,方便探亲和旅游

咿呀学语:每年的春节都感觉特别短,尤其是像我们在外地工作的人。路上来回就得两天,在家只能呆五天,万一买不到最合适的票,则只能在家呆四天甚至三天。在家这几天,走亲访友互相串门,春节长假转眼间就过去了,意犹未尽。于是,春节过完就期待着下一个假期,可是掐指一算,发现这一等要足足等上8个月,内心满是无奈甚至悲凉。

大庆网友:有五一长假的时候,每逢五一就可以和家人去南方度假,一来缓解工作压力,二来一家人其乐融融,享足天伦之乐。去年五一只有3天时间,不允许远行。有人会说,要长途旅行,不是还有带薪假期吗?我想说,好多企业都没有带薪休假,再说,一家人在好几个单位上班,怎么可能在同一时间请好假呢?

kissmars:春节要回家,五一长假取消后,就只剩十一能出游了。此外,分散休假不能充分体会到休假的意义,休了几天后又要上班,让人不尽兴。五个“小长假”只有短短三天,人的消费欲望也没有黄金周强,和平时双休日没有太大区别。我极力赞成恢复五一长假。

春天的柳絮:当时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去年一年来,传统文化因为传统节日的增设得到弘扬了吗?实践告诉我们,这个措施的效果很有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主要在于教育和潜移默化,而不是在于增设传统节日放假,因此,恢复五一黄金周,没什么可以顾忌的。

蓝色:极力赞成恢复五一长假,这是国人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也是国情的需要。从国人的角度看,现在人们都喜欢春游、踏青,出门旅游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大大抑制了人们出游的需求。从国家的角度看,国家需要黄金周拉动内需,这不仅能刺激旅游业发展,也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事实和数据证明,长假中人们存在的激情消费和冲动消费比平常强烈许多。从国情看,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挤占员工的假期现象比较严重。黄金周假期长,政府机构这段时间都不运作,从一定程度上也迫使中小企业给员工放假。去年改成分散休假,很多员工的假期难以得到保证。

 

观点二:反对恢复五一长假,小长假更符民心

拔剑向江东:反对恢复五一长假,五一长假到处人山人海,去一趟世界之窗,玩个游戏都要排4个小时的队,付费排了一个多小时,去其他地方也一样,由于大家都集中在这个时侯放假,只好一窝蜂地去各处景点,人挤人的,游玩没什么乐趣,反而更累。

牛眼看品牌:传统节日会让人想起中国以往的风俗传统,相比于洋节更有意义。每次过传统节日,我都会告诉自己,我是个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会忘本。因此,即使恢复五一长假,也万万不可取消传统节日。

牛眼看品牌:新休假规定将集中休假改成了分散休假,这是符合假日规律的。节假日调整后,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放假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加灵活地安排休闲活动,这可以避免集中休假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旅游的质量会提高,能享受到的服务也会更好。因此,我不赞成恢复五一长假。

刘著民:是否恢复五一长假,应当权衡一下企业界的反应。毕竟,增加两天法定假日就意味着减少了两天工作日,对生产的调整、人工成本的增加都有直接的关系。增加法定假日、提高最低工资、给职工上保险等,无一例外都直接会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在众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尚未到位、企业的生存能力尚未增强的情况下,这些影响人工成本的因素越多,就越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

 

观点三:恢复“五一”黄金周先要保障带薪休假

网友1122:现在的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加上工资、奖金、都按工作量计算,休“年假”却没有“带薪”’,许多员工为了保住岗位和收入,只好无奈地放弃年假。有的企业,带薪休假政策仅仅是一项写在纸上的权利,根本就得不到落实,政策是有,可领导不表态,谁都不敢休假。因此,对这些人来讲,年假几乎不存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五一能恢复长假,好多回老家看看父母。当然,如果带薪休假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不恢复五一长假、保留传统节日也是好事。

樊涛:一项调查显示,7成劳动者宁愿不休年假,7成人从未休过年假。好多劳动密集型私企为了效益,工人连正常休假都无法保证,带薪休假更是想都别想,如果你拿着法律的本本和老板较真,老板就让你丢饭碗——如今就业形势严峻,这活儿你不干,自然有人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企业把薪酬模糊化,压低基本工资,全靠绩效考核,这样一来,谁休年假就是和自己工资过不去,和自己的饭碗过不去。所以,如果大多数人的“带薪休假权”得不到保障,恢复“五一”长假就是伪命题。

柳絮儿:之所以呼吁恢复五一长假的呼声那么高,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带薪休假,或者说名义上有带薪休假实则企业以各种名义剥夺了。建议全面推行国民休假制度,认真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强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优秀员工开展奖励旅游,对低收入群体开展福利旅游,对离退休人员开展银发旅游等,准许企业把奖励旅游、福利旅游支出列入成本核算并免税。这样,才能保证带薪休假政策的实施。(编辑 吕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